观点分享|余永定:我与三位学术民工的讨论与争论(NO.02)
(“观点分享|余永定:我与三位学术民工的讨论与争论(NO.01)”)
徐奇渊、杨盼盼和熊爱宗三位认为“国际金融体系也在走向碎片化”。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不大肯定。但国际金融体系确实面临新的考验。但最大的考验很可能不是别的,恰恰是如何包容中国的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主要功能是充当全球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排在第三位, 在未来的十年中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一位。届时,基金组织的发达国家成员国是否会接受中国成为基金组织最大股东这一事实。此外,目前的各类区域金融合作组织以及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之类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如何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相协调,也是国际金融体系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书中《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法兰西艺术气息》一文中,对法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沿革中的作用做了有趣的评述。法兰西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法国人的自豪感举世无双,只可惜时运不济,自拿破仑之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每况愈下。尽管法国人的骄傲同法国的实力不成比例。但听听高雅的法国人教粗鄙的美国人如何做人倒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保证国际交易正常进行的国际制度安排。其主要功能有二:第一,提供交易媒介,方便商品、资产的跨境交易;第二,提供某种调整贸易不平衡的机制。为了实现这两个功能,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包含三个要素:一,本位货币(作为价值单位的货币);二,汇率制度安排;三,对于货币可兑换性的规定。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货币体系是所谓“金本位”,其特点是:第一,黄金是唯一的储备货币;第二,每个国家的货币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各货币对黄金的兑换比例而决定;第三,货币兑换成黄金不受限制。金本位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其缺陷的,首先它有通货收缩的倾向,因为黄金的产量是有限的,而世界经济高速增长,这就会导致交易手段不足的问题。其次,尽管金本位具有很强的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功能。但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往往过于迅速和强烈。而这又会导致国际经济发生巨大的动乱。为了克服金本位的缺陷,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应运而生。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设计基本是美、英两家包办。骄傲的法国人不甘心被无视,希望新的货币体系能够打上法国烙印。但因实力不济,也只好满足于给新体系加上一点法兰西艺术气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基本上是一种黄金汇兑本位制,一方面,黄金依然作为储备货币,另一方面,美元——一种国别信用货币——可按固定比率自由兑换成黄金,也就是说,美元和黄金共同成为储备货币,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黄金了。但美元毕竟不是黄金,所以在黄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对美元的信心,即对美元可以兑换成黄金的信心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美元(美元资产)对美国所持有黄金数量比率的上升,迟早会导致外国投资者对美国政府所做的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丧失信心。到1971年前后,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美元资产达到5000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是15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元持有者果然对用35美元能否从美联邦储备委员会兑换1盎司黄金产生怀疑。一直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心存芥蒂的法国人自然不会放过找麻烦的机会。戴高乐派军舰从美国运回黄金,加大了美元持有者的恐惧心理。美元遭抛售,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
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不再有黄金支持。对外国持有者来说,美元仅仅是由美国政府开出的、以国家信用担保的借条(“IOU”)或某种意义上的“白条”。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有黄金支持尚且崩溃,同黄金脱钩后,美元怎么依然能够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呢?似乎可以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并非是市场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投了不信任票,而是对美国政府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投了不信任票。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对黄金的价格剧烈贬值,但美元对其他货币的贬值则相对温和,且有双向波动。这说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本身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动摇。既然美元已经不能兑换黄金,换英镑、马克、法郎都不是什么更好的选择,那还挑什么呢?干脆就持有美元吧。于是美元汇率也就稳定下来了。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法兰西艺术气息》中提到法国经济学家雅克·吕夫(Jacques Rueff),他在1962年曾经讲过一个“裁缝的故事”,他把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比作一个裁缝和他的顾客的关系:裁缝为顾客做西装,做好西装卖给顾客后,再把顾客付的钱作为贷款返还给顾客,后者则用这笔钱再向裁缝买新西装,如此循环往复,顾客不断地享受西装,裁缝不断地积累借条。等到有一天,裁缝想把这些借条换成现钱了,顾客到底有没有能力还钱呢?美国是这个故事里的顾客,世界其他国家则是那位裁缝。我不知道雅克·吕夫是不是揭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合理之处最早的经济学家,但雅克·吕夫的话确乎说的早了点。直到1980年之前,美国都是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国,因而它是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输出资本)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流动性的。美国是债权国,因而没有理由怀疑美元会突然贬值。换句话说,雅克·吕夫的裁缝是美国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美国一方面把借据(美元)借给其他国家,另一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其实美国也是不情愿充当这个角色的。但19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逆转,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角色发生调换。美国成为贸易和经常项目逆差国。一方面,美国成为顾客、其他国家成为裁缝;另一方面,这个顾客自己印借据,而裁缝们居然不但接受这种借据,而且热衷于积攒这种借据。
现在,由于长期入不敷出,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美元不但没有遭到抛售,反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持续升值,这难道不是见了鬼吗?唯一的理由是大家相信美国会还钱。但谁知道,当美国的债务进一步上升,美国的通货膨胀恶化,或当美元的替代物出现之时,会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逃离美元”的浪潮。凯恩斯说过,“如果你欠银行1万镑,你受银行的摆布。如果你欠银行100万镑,银行受你摆布”。如果中美交恶,美国人赖帐怎么办?作为美国的最大债主,中国应该很难睡上安稳觉。
法国人提出“特别提款权”(SDR)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把SDR作为价值尺度,交易媒介、结算手段和储备货币也并非难事。但由于惯性,由于美国的反对,除非发生一场让美元声名扫地的危机,SDR取代美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但这必然是一条漫长的荆棘之路。
(未完待续)
策划:王斌编辑:周游
《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穿越无人区》
徐奇渊、杨盼盼、熊爱宗著
目 录
序言
上 篇
自序( 上) : 语言和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体系穿越无人区
从全球化走向碎片化的无人区
货币政策无人区: 欢迎来到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政策的无人区: 在海边玩耍的那些央行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区: 美国和大债主沙特的历史纠葛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法兰西艺术气息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无人区: SDR 债券撼动美元世界?
迎接未知的国际金融危机: 准备好第二道防线
中国踏入“ 一带一路冶无人区的探索
进入“一带一路冶无人区的中国国际发展政策: 西方的批评与误解
踏上“一带一路冶无人区的中国企业投资
“一带一路冶投融资机制的无人区
投资主体: 中资银行在非洲的南北合围布局探索
投资伙伴: 马歇尔计划的启示 …
投资对象国: 津巴布韦关于引入人民币提议的启示
投资项目: 尼泊尔的生姜产业
下 篇
自序( 下) : 反思“ 摸着石头过河冶
中国经济迈入无人区
L 型增长下的 V 型反弹: PPI 反弹的力量?
PPI 反弹了,产出—物价关系变异了?
需求冲击无法解释产出—物价关系变异
从PPI 反弹到PPI 行业分化: 去产能政策下的产出—物价关系变异
从 PPI 行业分化到行业利益再分配
行业分化背景下: 固定资产投资走弱
对存货投资的唯一共识
对存货投资的四种误解
盘点中国的存货和存货投资
转型的经济结构,变形的货币需求?
中国经济改革突入无人区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三种前途
去谁的杠杆?
去产能政策的冲击和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扩大内需: 靠财政还是货币?
普惠金融观察: 来自扶贫贷款变形的反思
德日同途殊归的启示: 如何应对汇率升值
缓解汇率冲击的外部解: 国际汇率政策协调
国际交易结算当中,中国如何面对赫斯塔特风险?
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充分弹性: 条件正在走向成熟
20 世纪80 年代,日本金改的错与莫
老龄化问题,中国比日本更棘手?
后记